• <button id="9yuap"><acronym id="9yuap"><input id="9yuap"></input></acronym></button>

    <th id="9yuap"><p id="9yuap"><sup id="9yuap"></sup></p></th>
    <ol id="9yuap"></ol>
  • 
    
  • <th id="9yuap"><pre id="9yuap"><sup id="9yuap"></sup></pre></th>

    <th id="9yuap"></th>
    手機版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貴州政府

    安順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安順市
    網站熱點:
    個人中心,簡體,安順市人民政府網站,安順市人民政府,貴州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1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14:29
    網站介紹:
    安順市人民政府網站
    網站百科

    城市概述/安順市

    安順是黃果樹瀑布和龍宮風景名勝區所在地,是全國甲類旅游開放城市,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游優選地區,是全國六大黃金旅游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游中心。

    安順位于*貴州省中西部,全市國土面積9264平方公里,人口262.43萬人,其中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39%面積195平方千米。安順市是貴州省現有的4個地級市之一,下轄西秀區、平壩縣、普定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和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等縣(區)[1] 。

    明洪武十六年(1383)為安順州。清建制安順府。1913年設安順縣。1958年析安順縣城關鎮設市,1962年撤市并入縣,1966年復設市。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1月均溫5.6℃,7月均溫22.0℃。主要有煤、石灰石、硫鐵礦等礦產。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花生、煙葉等。為黔滇交通要道和黔西物資集散地,以產三刀(菜刀、剪刀、皮刀)和皮件著稱,此外還有蠟染、安酒、布依地毯等。是以航空工業、輕工業、手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和商業、旅游城市。名勝古跡有文廟龍柱、安順龍宮、西秀山七級石塔、王若飛烈士故居等。

    安順地處黔中腹地,是貴州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區域,戰略地位重要,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商業之盛,甲于全省”。近代,是貴州中西部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安順是古代黔中文化的發祥地,有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的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安順市于200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是貴州省目前最年輕的地級市,位于貴州省中部,距省會貴陽90公里,F轄平壩縣、普定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和西秀區、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等8個縣區。全市國土面積9264平方公里,人口264.25萬人,其中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8.43%。

    安順是貴州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區域之一。秦代即開始修建通馬車的“五尺道”,元代開始建鎮。明洪武年間正式定名為“安順府”(原名為“阿達卜”),明、清期間“商業之盛,甲于全省”。戰略地位重要,被7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紅軍長征時,楊尚昆、鄧穎超等曾率隊經過安順,播灑下革命的種子。老一輩革命家王若飛同志出生在安順,王若飛故居現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歷史上 *條公路建在安順,*條高等級公路和*條高速公路也在安順。安順*高級中學建于1906年,距今已近百年。

    貴州航空工業集團(O11基地)的主要生產企業集中在安順。該集團多年來已生產上千架各型飛機,近年開發的新型高級教練機已達到第三代戰機要求;黎陽公司是國家確定的飛機發動機重點生產企業。

    安順歷來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1978年,關嶺自治縣頂云公社創造了“定產到組”的承包制經驗,是全國實行農村改革最早的典型之一。1988年,在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親自指導下,安順建立了“貴州省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現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多年來,試驗區發揮了很好的“改革探路子”作用。目前,“試驗區”已擴展到安順全市范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安順已成為貴州省實施“西電東送”工程的能源基地之一。安順電廠二期和引子渡水電站開工建設時,被朱镕基同志稱為“拉開了西電東送的序幕”。青島市同安順市對口幫扶建設的貴州紅星化工集團,所生產的碳酸鋇產品銷量占世界市場*,被溫家寶同志稱為“東西合作的典范”。

    安順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有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的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有*八大神秘文字之一、世稱“千古之謎”的關嶺“紅崖天書”;有號稱“東方*染”的安順蠟染;有近年來發掘出的關嶺“*龍”、“海百合”古生物化石群和平壩恐龍化石群;有較完整地保存著明代江南漢族遺風的屯堡文化村落群;有平壩天臺山等上百處古遺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壁畫等人文景觀。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風情輝映成趣。

    安順素有“西部之秀”的稱謂,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甲類旅游開放城市之一,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游中心。境內匯集了黃果樹、龍宮*風景名勝區和關嶺古生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格凸河、花江大峽谷、夜郎湖等省級風景名勝區,安順府文廟、云山屯古建筑群等28 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資源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1.80%,遠高于1%的全國平均水平,也高于4.2%的全省平均水平。境內巖溶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安順氣候宜人。年均氣溫14.6°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夏季*避暑之地;境內*海拔1850米,*海拔365米,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動植物生存生長,是貴州省優質大米、油菜、茶葉、生姜、油桐、烤煙、蔬菜、水果、地方名畜良禽等大宗農畜產品主產地和各類中草藥材的生產及加工基地,是貴陽、昆明等城市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之一。安順處于長江珠江兩大河流的分水嶺上,屬于長江、珠江防護林和天然林保護以及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的兩江生態屏障的重點區域。

    安順以交通、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境內有安順黃果樹機場,清(鎮)鎮(寧)、貴(陽)黃(果樹)、關(嶺)興(仁)、水(城)黃(果樹)等高速、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貴(陽)昆(明)鐵路和株(洲)六(盤水)鐵路縱貫境內,距省會最近的入海碼頭鎮寧壩草碼頭正在抓緊建設,航空、鐵路、公路、水路協調發展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已初步形成。

    安順資源豐富,山川秀麗,氣候宜人,人民勤勞。2006年,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創歷史新高,經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23.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4%,增速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比全省高2.9個百分點,比全國高3.7個百分點。西部大開發各項戰略重點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優勢產業逐步形成;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的進展,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

    自然環境/安順市

    位置

    安順位于東經105度13分至106度34分,北緯25度21分至26度38分,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東鄰省會貴陽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盤水市,南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畢節地區,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之稱。

    地貌

    安順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間,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米,具有山岳氣候的典型特征。

    氣候

    屬典型的高原型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氣溫14℃,歷史*氣溫34.3度,*氣溫-7.6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風速2.4m/s,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宜人。安順氣候的主要特點是涼爽、濕潤、清新、太陽輻射低。
    安順一年有九個月平均氣溫均在10℃以上;以日*氣溫≥35.0℃ 的時段稱為酷暑期,安順沒有35℃以上的高溫記錄。
    安順夏季的平均日照每天只有4~5小時,而廬山、哈爾濱、承德等地達7小時左右。安順雖然地處云貴高原,但由于云多雨多,有效阻擋了太陽輻射及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所以安順人比其他高原地(如昆明)的居民顯得皮膚白皙。安順的夏季有兩個氣候特點:一是常有山谷風和夏季風,二是云多雨多。
    安順地處貴州高原苗嶺山脊線上,山谷風明顯,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夏季風多,無悶熱感,夏季平均風速2.5~3.0米/秒。

    歷史沿革/安順市

    安順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貴州省最早設立縣治的古城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安順為古牂牁國北部中心,稱夜郎邑。戰國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興起,將牂牁國君及部落驅逐到苴蘭(今福泉一帶),從而建立夜郎國,當時安順也是夜郎國首邑。戰國時楚頃襄王派將軍莊蹻率軍西征云南,夜郎王歸降;北方強秦乘虛攻占今貴州東部,切斷莊蹻歸路,于是莊蹻便駐留云南自立為王,統治夜郎諸國;秦統一后,安順被劃入象郡北部地域。漢武帝時,籠絡羈縻夜郎君長,授與其王印,此即小夜郎。漢成帝時期,各君王爭雄不服朝廷,被漢滅,至此牂牁國歷時540余年,夜郎國歷時250余年后宣告滅亡。三國時盧鹿部蒙族的濟火因助漢廷平叛有功,漢遂封其為羅甸王,賜普里部統治。魏晉時期漢族官宦入駐貴州,此時期政區名稱頻易,牂牁郡即被分割為牂牁、夜郎、平夷三個小郡,安順仍隸屬于夜郎郡。唐中葉封普里部君長為普寧郡王。宋時為紹慶府,羈縻二十二個小州,安順稱普寧州;元憲宗七年(1257),普里部歸附朝廷,隸屬于曲靖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任命普定女總管適爾為普定府土知府,許世襲;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為征南大將軍,率軍經貴陽、安順、普安入滇掃清元朝殘余勢力。據《大定志》記載“普定衛明建城碑記,安陸侯吳復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欽依旨于普定府選擇地名阿達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閏二月十七日完備!辫b于安順地理優勢,明朝廷在衛城時,即著手以安順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順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別撤普定府和普定縣,將習安州并入安順州。萬歷三十年(1602)升安順州為安順府,府、衛同城。由于地利之便,安順成為黔中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清順治十七年(1660)設總攬云貴軍政大權的云貴總督,總督駐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貴州安順;康熙元年(1663)罷去云貴總督,劃云南、貴州二省歸平西王吳三桂管轄,改設貴州總督衙門于安順,到康熙五年撤貴州總督,設云貴總督,移駐貴陽,康熙六年(1667)貴州提督自貴陽移駐安順;民國三年(1914)安順府更名為安順縣。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順臨時縣委、縣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設置安順市,市、縣分治,年底撤縣并市。1963年恢復安順縣名。1966年市縣第二次同城分置。1990年合并縣市稱安順市。2000年6月設地級安順市,原縣級安順市改為西秀區。新的安順市轄一區、五縣、三個特區,即:西秀區;普定、平壩、鎮寧、關嶺、紫云縣;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黃果樹風景名勝管理區。

    自然資源/安順市

    水資源

    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境內河流縱橫,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50.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295.9萬千瓦。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有煤炭、鉛鋅礦、鋁土礦、銻礦、金礦、重晶石、螢石、石膏、硅石、方解石、煉鎂白云石、飾面用灰巖、水泥用灰巖等礦產資源分布。
    煤炭為安順市重要優勢礦產,是“西電東送”工程主要依托的能源礦產,據全市1:5萬地質填圖預測遠景儲量(地表以下1000米以上)達130余億噸,按現有生產能力計算,尚可服務年限在50年以上;重晶石累計儲量4700萬噸以上,尚可服務年限100年左右;水泥用灰巖極其豐富,預測資源量在50億噸以上,能長期保證發展需要;冶金用硅石儲量3500萬噸以上,能滿足生產需要;煉鎂白云石預測5億噸以上。此外已經發現待探明及開發的礦種有:汞礦、銅礦、水晶、高嶺土、磷礦、冰洲石、澎潤土、天青石等十余種。

    生物資源

    境內海拔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已查明有藥用植物2000多種,其中全國統一普查的456中重點藥材中,安順有406中,占89%。

    人口民族/安順市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297339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34402人,減少1.48%。年平均遞減0.15%。其中,男性人口為1189332人,占51.77%;女性人口為1108007人,占48.23%?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為107.34。0-14歲人口為580910人,占25.29%;15-64歲人口為1516977人,占66.03%;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9452人,占8.68%。城鎮人口為690138人,占30.04%;鄉村人口為1607201人,占69.96%。
    2013年人口出生率為12.31%。,自然增長率為5.71%。年末常住總人口230.05萬人。年末戶籍人口285.62萬人。
    安順市是一個五方雜處、多民族雜居的城市,漢族人口占大多數,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第三位,除此之外,還有回族、侗族、彝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39%。

    政治/安順市

    安順市主要領導(截至2013年)
    職務姓名
    市委書記陳堅
    政府市長周建琨
    市人大主任張力
    市政協主席韋林

    旅游資源/安順市

    安順擁有著名的黃果樹風景名勝區、龍宮風景區等眾多著名景點,全國甲類旅游開放城市,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游優選地區,是全國六大黃金旅游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游中心。

    在安順市100公里的半徑范圍內,有4個*風景名勝區。距城西45公里,有舉世聞名、磅礴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及瀑布群。瀑布左側為融山、洞、水、林為一體的人間仙景——天星橋風景區。距城南27公里,有引人入勝的巖溶奇觀——安順龍宮。距城北100公里,有罕見的大型地下公園——織金洞。距城東70公里,有風光秀麗、煙波浩渺的高原湖泊——紅楓湖。城內有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處。文廟是有17座建筑的古建筑群,廟內透雕盤龍石柱藝術之精湛為國內罕見。被稱為“筆鋒聳翠”的西秀山白石塔,聳立城中。還有王若飛故居、虹山公園、獨特的民族風情等人文資源,地戲、儺戲更是聞名中外。

    安順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甲類旅游開放城市之一,風景名勝資源面積達950.9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0.26%,遠遠高于全國1%、全省4.2%的平均水平。旅游資源不僅面積大、類型多、品位高,而且分布成片成線,相對集中,保護、開發、利用條件極為優越。由于地處*華南喀斯特地貌中心,是喀斯特地貌發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帶,江河峽谷縱橫交錯,峰叢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星羅棋布,100多個瀑布、1200多個地表溶洞密布,構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立體畫卷。境內高密度聚集了2個*重點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龍宮),1個*森林公園(九龍山森林公園),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格凸河、花江大峽谷、夜郎湖、天臺山·斯拉河),1個*地質公園(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和4個市級風景名勝區(云峰屯堡、天落灣、千峰山、普里山)。有*重點民族村寨3個,省級重點民族村寨300個;省級藝術之鄉5個。

    游覽點一覽:黃果樹*風景區、龍宮*風景區、天星橋景區、漩塘景區、普定梭篩風景區、鎮寧犀牛洞、夜郎湖、白馬水庫、關嶺關索嶺、“千古之謎”紅崖天書、馬馬巖壁畫、花江峽谷、平壩天臺山、安順文廟、華嚴洞南郊摩崖、王若飛烈士故居、穿洞舊石器遺址、安順屯堡(明代朱元璋遠征滇黔屯墾戍邊所形成)。

    民族風情:布依三月三、布依六月六、苗族四月八、苗年、彝族豐收節、仡佬族吃新節。

    風味小吃:絲娃娃、蕎涼粉、裹卷、小鍋涼粉、油炸粑稀飯、油炸雞蛋糕、白糖餃、水晶涼粉、松糕卜粉、安順烤魚、干雞塊粉面、涼卷粉。

    特產:蠟染、布依地毯、地戲面具、石刻藝術品、安順三刀、鎮寧波波糖、舊州辣子雞。

    特別提醒:黃果樹風景區除了觀賞黃果樹瀑布外,天星橋是不容錯過的絕佳景區。龍宮輻射全國*,具有極高療養閑居價值。安順文廟是貴州四大古建筑群落之一。大成殿前的一對透雕盤龍石柱為世界僅有。在黃果樹景區購買蠟染和地戲面具,價錢全省*,不過要講價。

    經濟文化/安順市

    自古安順就是貴州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商業之盛,甲于全省”,曾經是古代西南地區夜郎、牂牁的首邑。

    安順屬于國家區域經濟規劃重點發展的“貴陽——遵義—安順”黔中產業帶,是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工業城市。通過“八五”和“九五”期間對現有企業實行改組改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盤活資產存量,在資產大跨度重組方面取得突破,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得到提高,尤其在區域經濟合作上成績可喜,前景看好。同時,安順是貴州省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在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強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文化交流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保護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接納外來企業投資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經驗,具有較好的形象和廣泛影響。目前,安順正著力于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支柱產業,以及構建能源、制藥、化工、食品、汽車五大支柱產業為目標,延長產業鏈,帶動采礦、機電、種植、養殖、運輸、包裝、印刷等其它各業的發展。隨著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的建設發展,安順將成為西部接納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熱點區域。

    安順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的故鄉,F王若飛故居遺址保留完整,是到安順值得一游的觀瞻點。

    安順更保留了奇特的屯堡(念bu第三聲)文化。屯堡是明代耕戰經濟在貴州安順的歷史遺存,它所演繹的文化,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明代古風,江淮余韻”。著名的代表有天龍鎮、云峰八寨(云山屯、本寨等)。在這里可以看到六百多年前明代漢族的大明遺風。

    交通/安順市

    安順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形成鐵路、航空。公路相協作的立體交通網。公路:在全省規劃的“兩橫兩縱四連線”高等級公路骨架中,有一橫一縱兩連線貫通安順境內,現已通車;另有高等級公路貴黃路、國道320等干線,交通便利。鐵路:貴昆鐵路和株六復線貫穿全境,旅游專列“黃果樹”號每日往返于貴陽和安順之間,通過貴陽、川黔、湘黔、黔桂鐵路與省外各地相連。航空:空中航線有黃果樹機場,由此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另,有貴陽到香港直航專機開通。

    公路

    公路:安興公路、安六公路、安畢公路
    高速公路:貴黃高速公路、清黃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
    國道:320國道

    鐵路

    鐵路線路:貴昆鐵路、株六復線、滬昆高鐵(在建)
    火車站:安順火車站

    航空

    安順黃果樹機場有跑道尺寸為2800×50米,可滿足B737—800型同類及其以下機型的起降要求。機場各類通導設施完善,各類特種車輛基本齊備,已開通飛往北京、重慶、廣州等地航班,并將根據運行情況,逐步開通上海、成都、昆明等地航班。

    教育/安順市

    類別學校列表
    高等院校安順學院安順職業技術學院安順廣播電視大學
    老年職業學校安順老年大學安順職工大學
    主要中學安順*中學安順第二中學安順第三中學
    安順第四中學安順第五中學安順第六中學
    安順民族中學安順職業中學安順驥志中學
    安順三聯學校普定熾章中學安順行知中學
    主要小學安順一小安順二小安順四小
    安順五小安順六小安順七小
    安順八小安順實驗學校開發區實驗學校
    王莊民族學校若飛小學

    截至2013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學校2所,專任教師987人,在校學生1309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3所,專任教師631人,在校學生16975人;普通中學147所,專任教師8631人,在校學生158910人;小學811所,專任教師12551人;在校學生225271人;特殊教育學校3所,專任教師39人,在校學生數169人。

    社會/安順市

    科技

    2013年,安順市爭取上級科技立項114項,比上年增長54%;爭取科技資金6664萬元,比上年增長90%。完成專利申請量1105件,專利授權數524件。我市成為全省*所轄全部縣(區)連續兩次通過國家科技進步考核的市。

    通信

    2013年,安順市郵電業務收入1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9.31萬部,下降11.6%。全市移動電話用戶167.88萬戶,增長16.7%。年末互聯網用戶16.25萬戶,增長22.6%。

    傳媒

    截至2013年末,安順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6個,擁有圖書藏量51萬冊。有電視轉播發射臺6座、調頻轉播發射臺3座。全市電視覆蓋率達93.18%,廣播覆蓋率達91.68%。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到21.80萬戶。

    衛生

    截至2013年末,安順市衛生機構223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9315張,衛生技術人員799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672人、注冊護士3174人。

    體育

    2013年,安順市參加8個項目全省比賽,共獲得金牌29枚、銀牌30枚、銅牌30枚的好成績。安順運動員代表貴州參加全國比賽獲金牌3枚、銀牌2枚。安順有4名運動員參加全國第九屆運動會,競技體育成績較往年大幅度提高。

    行政區劃/安順市

    區劃沿革

    1950年設安順專區,專署駐安順縣。轄安順、平壩、紫云(駐松山鎮)、鎮寧、郎岱、普定等6縣。

    1956年將紫云、鎮寧2縣劃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郎岱縣劃歸興義專區;后貴定專區所屬清鎮、息烽(駐永靖鎮)、修文、開陽、甕安(駐雍陽)、貴定、龍里(駐龍山鎮)、貴筑(駐花溪)8縣,都勻專區所屬福泉縣,興義專區所屬關嶺、晴。v蓮城鎮)、興仁、興義(駐黃草壩)、普安(駐盤水鎮)、郎岱、盤縣等7縣劃入安順專區。轄19縣。

    1957年撤銷貴筑縣,并入貴陽市。安順專區轄18縣。

    1958年撤銷安順縣,改設安順市。將清鎮、修文、開陽3縣劃歸貴陽市領導。甕安、貴定2縣劃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息烽縣劃歸遵義專區;原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安龍、鎮寧2縣劃入安順專區。撤銷關嶺縣,并入鎮寧縣;撤銷晴隆縣,并入普安縣;撤銷福泉縣,并入甕安縣;撤銷龍里縣,并入貴定縣。安順專區轄1市、9縣。

    1960年撤銷郎岱縣,改設六枝市,屬安順專署領導。

    1961年恢復關嶺(駐關索嶺)、晴。v蓮城鎮)2縣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1958年撤銷的貞豐(駐城關鎮)、冊亨(駐者樓鎮)2縣。安順專區轄2市、12縣。

    1962年撤銷安順市,恢復安順縣;撤銷六枝市,改設六枝縣(駐下營盤)。安順專區轄14縣。

    1963年將貞豐、冊亨、安龍3縣劃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屬貴陽市領導的修文、清鎮2縣劃入安順專區。1963年9月10日鎮寧縣改設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安順專區轄12縣、1自治縣。

    1965年將興義、興仁、盤縣、普安、晴隆5縣劃歸興義專區;原屬遵義專區的息烽(駐永靖鎮)、開陽2縣和原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紫云縣(駐松山鎮)劃入安順專區。同年11月設六枝特區。安順專區轄10縣、1自治縣、1特區。

    1966年以安順縣城關區設立安順市,安順縣駐安順市。六枝縣恢復原名為郎岱縣(駐郎岱鎮)。1966年2月11日紫云縣改設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安順專區轄1市、9縣、2自治縣、1特區。

    1970年安順專區改稱安順地區。將郎岱縣并入六枝特區,劃歸六盤水地區。安順地區轄1市、8縣、2自治縣。(以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史為樂著》)

    1990年,撤銷原安順市和安順縣建制,設立新的安順市(縣級),以原安順市、安順縣的行政區域為其的行政區域,仍由安順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準:(1)撤銷安順地區和縣級安順市,設立地級安順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西秀區。(2)安順市設立西秀區,以原縣級安順市的行政區域為西秀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塔山西路。(3)安順市轄原安順地區的普定縣、平壩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西秀區。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安順市總人口2331741人。其中:西秀區767307人、平壩縣323959人、普定縣353803人、鎮寧布依苗族自治縣308569人、關嶺布依苗族自治縣280755人、紫云苗族布依自治縣297348人。

    2003年,全市轄1個區、5個縣(其中3個民族自治縣),38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42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104個居委會、1837個村委會。年末總人口26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3萬人。

    2004年,全市共有7個街道、38個鎮、31個鄉、11個民族鄉。

    轄區概況

    安順市管理2個區(西秀區、平壩區)、1個縣(普定縣)、3個自治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此外,安順市設立了安順經濟開發區、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兩個管理區。

    區劃面積
     。km2
    政府駐地郵政編碼街道民族鄉居委會村委會
    安順市9253.06西秀區56100074436111061837
    西秀區1724.24東關街道5610007107557498
    平壩區985.49安平街道56110027217193
    普定縣1090.49城關鎮56210056410317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709.42城關鎮561200886365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470.49關索鎮561300868241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2272.94松山鎮550800576223

    注:西秀區數字包含安順經濟開發區所轄1街道2鎮;黃果樹風景名勝區所轄2鎮分別包含在鎮寧縣(黃果樹鎮)和關嶺縣(白水鎮)。

    安順方言/安順市

    一、看的見、摸的著的
    雞腳叉、雞腳叉叉——本義為雞爪子,也可以用于形容別人寫的字太潦亂,如“你看你寫的雞腳叉叉!”
    Biáng當酒——農村里常見,自制的糧食低度酒,米酒、包谷酒、紅薯酒……,這種酒一般好吞咽,初初喝時沒感覺,但是過后容易上頭,站立都成問題,然后就“biang當!”一聲摔倒在地!癰iáng當”象聲詞,東西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
    連二桿、連包肚——前者是小腿,后者是小腿的腿肚子。如:為了……,他把連二桿都跑斷了。

    二、抽象的
    冷屁秋煙——形容某處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挖抓——形容某人形象邋遢,但程度比邋遢深。
    張(zāng)——不是姓氏里的“張”,而是搭理的“理”,如“我張你哈”意思是“我理你”
    鬼二哥——類似“鬼影子”,指沒有任何人,如“鬼二哥張你!”
    每倒——這里取音,而不取字義,是以為的意思,如“我每倒你會來找我的,結果你沒”
    老辮婆——又老又恐怖的女妖怪。小時候經常被大人嚇!霸俨宦犜,老辮婆來抓你了”
    陽塵(cēn)——很久沒有打掃,而在天花板或者墻壁上越積越多的蜘蛛網、灰塵一類的臟東西。
    鬼畫符——形容字寫的潦草,有點類似剛才的“雞腳叉叉”。
    麻的兒——一般用于形容一個人喝酒醉了之后的表現,如“你喝麻的兒了”
    馬不到——搞不清楚、弄不清楚的意思。曾經有個笑話,說的是來自全國的幾個人乘船,途經一個小島,地圖上沒有標注,一人就問旁人“先生,你知道這個小島叫甚么名么?”正好旁人是安順人,他也不知道,就回答“馬不到!眴柕哪侨艘宦,滿意的笑了“哦,原來這個小島叫做‘馬不島’啊。

    民族風情/安順市

    安順市是一個五方雜處、多民族雜居的城市,漢族人口占大多數,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第三位,除此之外,還有回族、侗族、彝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

    跳花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舉行。節日期間,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聚集到跳花坡。女子將歷年精心制作的蠟染刺繡背扇扇面層層疊放,十幾層乃至幾十層,均露出頂端細密的刺繡圖案,由新婚夫婿或未婚夫背到花場展示,暫時未找到對象的女子由兄弟代替背赴。跳花開始,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搖鈴執帕起舞附合,圍繞花樹翩翩起舞。集體舞蹈數周之后,花樹下繼續分散表演的蘆笙舞多姿多彩;▓錾先肆魅绯,氣氛熱烈。有的地方還舉行爬花桿、射弩比賽、武術表演、倒牛斗牛等文體活動。跳花節歷史悠久,流行于川黔滇苗族村寨,尤以安順較為隆重,*代表性。安順苗族跳花節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四月八:是苗、布依、仡佬、侗、彝、土家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六月六:農歷六月六日是布依族傳統節日,有的稱之&quot;過小年&quot;,布依族六月六節慶活動,已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吃新節:是仡佬族、苗族和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尤以仡佬族為盛。每年農歷七月初七舉行,仡佬族吃新節以豐富的人文內涵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抬亭子:又叫抬汪公、迎神、迎菩薩,是安順屯堡村寨為祭典汪公的誕辰而舉行的傳統民俗活動。汪公崇拜流行于安順吉昌屯、狗場屯、中所、鮑家屯等屯堡村寨,是屯堡人對歷史人物神化并寄以美好愿望的特出形式。農歷正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莊重地把汪公菩薩塑像從神臺上抬下放入木制轎中,走出汪公大殿。在激烈的鞭炮和鑼鼓聲中,腰鼓隊、秧歌隊、花燈隊、地戲隊、彩車隊陸續跟在后面,形成長長隊伍,涌動在田野山水之間。在田壩中舉行完儀式后,抬汪公的亭子在儀仗隊的護擁下,穿行于村寨街巷,施福于眾村民,賜百姓予平安吉祥、豐衣足食,直至下午四點鐘才返汪公廟,讓汪公塑像回歸神位。安順的抬亭子民俗活動,已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端午游百。端午節是全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安順除吃粽子,佩香囊,家家戶戶灑掃庭除,掛菖蒲、艾條于門首外,游百病是具有代表性的又一民俗活動。端午這天,人們走出家門,父母都要帶上小孩去“游百病”,或郊游或爬山或逛街,意在把一年可能染上的疾病全部拋掉,讓百病遠離自己的身體。這一天,百草都是藥,安順城周邊鄉鎮村寨的農民會把從山上采來的各種草藥帶到城里,供人們逛街時購買,無論城鄉,端午采藥購藥均成習俗,人們將適合自己與家人需要的草藥帶回,以治病防病。過去銷售草藥的地攤能從城區小十字擺到西門頂主要集中在市西路一帶。安順城街頭彌漫著透人心肺的藥材清香,久久不散。

    開齋節: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按回族習俗實行齋戒。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開齋節。

    夜郎竹王崇拜:在安順市鎮寧、紫云、西秀區三縣(區)交界處,方圓約600平方公里的深山里,以鎮寧縣革利鄉為中心,居住一支神秘的苗族,有獨特的頭飾、服飾。分布在11個鄉(鎮),68個村,162個自然寨,人口約25000余人。至今老百姓家里都還供奉著夜郎竹王的偶像。千百年來,他們敬奉祖宗竹王,篤信夜郎竹王就是自己的祖先。竹王成了維系族群的精神依附。男性成年后都要舉行儀式供奉竹王偶像,之后一生奉祀,直到死時用供奉的竹片陪葬。竹王崇拜所沉淀的文化現象,已納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婚戀習俗:
    1、布依族趕表。
    2、苗族相月亮。
    3、仡佬族婚俗利。

    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喪葬習俗
    1、布依族喪葬。
    2、苗族喪葬程。
    3、仡佬族喪葬。

    放河燈:農歷七月十五日為傳統中元節,安順俗稱“七月半”,是祭奠祖先和已故親人的節日。這天家人團聚,進行多種形式的祭奠活動,放河燈是其中頗具特色的活動之一。河燈一般用木板做底,燈體為防水紙,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也有茄子燈、南瓜燈,有的人家還要在燈上寫上亡人的名諱。夜幕降臨,人們將一盞盞河燈點亮置放河中或湖中,讓其順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對親人的緬懷之情,表達對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隨著長流水,祛除疾病災禍,子孫幸福安康。

    城市榮譽/安順市

    2007年,安順市榮獲“*優秀旅游城市”稱號。

    2009年,獲*國際休閑發展論壇“2009*十大特色休閑城市”稱號。

    2012年入選“2012年度*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著名人物/安順市

    陳法:清代知名學者和治水專家。
    王若飛:1896年生于安順,是我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動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陳曾固:1907年生于安順,1950年調任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兼省政府*副主席。1960年任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1988年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黃齊生:安順人,“四八烈士”之一,貴陽達德學校校長。
    谷氏三兄弟
    谷正倫:安順人。1932年任首都衛戍司令、憲兵司令、代理南京市長。1935當選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執行委員。1940年任甘肅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42年任國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兼糧食部長,1948年任貴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谷正鼎:安順人。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26軍政治部主任、黨代表。1935年當選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37年補選為執行委員。1946年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部長。
    谷正綱:安順人。1931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出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34年任實業部常務次長。1935年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中央委員,時人稱“一門三中委”。1939年任行政院社會部部長。日本投降后,任接收委員會副主任。
    任可澄:號志清,普定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南明河右岸創建貴州公立中學堂,開辦新學,為貴州近代中學教育之始。
    陳蘊瑜:平壩縣天龍鎮人。生于1900年,貴陽講武學堂第二期畢業生。1938年改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102師304團團長,率隊參加徐州會戰,5月23日彈盡糧絕,在與敵肉搏突圍時,不幸中彈殉國。
    袁曉岑:普定人。云南大學畢業。曾任*美協理事、*文聯委員、云南美協名譽主席等。
    肖序常:安順人,*科學院院士,構造地質學家。
    劉綱紀:普定人,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袁熙坤:1944年出生于昆明,祖籍普定,是因雕塑獲得總統*榮譽勛章等國際獎章最多的*藝術家,并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保藝術大師稱號,是*文化在藝術領域走出國門的代表性人物。
    韓文煥:安順人。民國14年(1925)入黃埔軍校學習。民國15年(1926)參加北伐,26年(1937)晉升為少將。民國37年(1948)回貴州任省保安副司令。1945年去臺灣,1967年定居加拿大,直至1986年病逝。
    帥燦章:安順人。以經營綢布店起家,1917年開設益生昌綢布店,后開設裕昌榮作內號,1919年改組成恒豐裕,增設分支機構于國內多個城市,業務遍及上海、武漢、廣州、重慶、昆明、香港、*仰光等地,商業鼎盛時期資產達到千萬大洋,時為安順首富。曾投資創辦立達中學,三一小學,為地方興辦教育。
    何威鳳:原籍清鎮,后居安順。光緒十一年(1885)中舉,晚年歸鄉。以詩、書、畫稱引一時。著有《何東閣詩草》、《啖芋軒詩文稿》若干卷。
    柳樹人:安順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1942年隨軍編入*遠征軍,出征*抗擊日軍。5月18日在通過細摩公路郎科時,遭到日軍伏擊,突圍時中彈殉國。

    類似“安順市”
    與“安順市”相關的網站